南部粽北部粽子做法大不同
由於台灣地理與人文特色的不同,衍伸出了很多不同種類的粽子,由於粽子做法的不同導致口味上的差異,像是客家粽、原住民粽以及我們最常見的區分就是「南部粽」與「北部粽」的不同!
如何快速區分南北部粽的差別?
一般區分南部粽與北部粽大方向都是以煮的方式來區分:
北部粽 | 南部粽 | 龐家肉粽 | |
煮的方式 | 熟米下去「蒸」 | 生米直接「水煮」到熟 | 米有炒過入味後才用「壓力鍋水煮」 |
內餡料理方式 | 內餡有先滷過 | 簡單用醬油香料抓醃 | 所有餡料一起紅燒,滷至肥肉軟爛 |
糯米料理方式 | 糯米會先調味煮熟 | 抓肉醬油簡單拌一拌 | 滷料滷汁與米一起拌炒收汁入味 |
米粒口感 | 粒粒分明,常常會被稱為油飯 | 直接水煮軟爛 | 壓力鍋快速高溫燉煮,口感Q彈 |
粽葉 | 桂竹葉 | 麻竹葉 | 麻竹葉 |
是否要沾醬 | 甜辣醬 | 醬油膏 | 粽子本身入味有味道,可依個人喜好添加 |
特殊配料或口味 | 通常糯米拌有胡椒粉、內餡常見特殊食材為菜補 | 常會加上花生粉、肉燥一起食用 | 有魷魚絲、蝦米、干貝、櫻花蝦等海鮮鮮味爆香燉煮 |
北部粽
炒米:糯米會先與配料一起爆香、拌炒
豬肉:與糯米配料一起拌炒
煮的方式:以蒸籠的方式蒸熟,口味重、香味濃
米的軟爛程度:米粒注重咀嚼的口感、粒粒分明
粽葉:通常使用桂竹葉,黃褐色、帶有一些斑點
沾醬:醬油膏、甜辣醬
延伸閱讀>>吃粽子也要注意肉粽熱量,吃肉粽不肉重
南部粽
炒米:直接使用生糯米
豬肉:稍微炒熟就包進粽子裡
煮的方式:以水煮的方式煮熟,熱量較低、口味較清淡
米的軟爛程度:經過水煮讓米粒較爛也較黏
粽葉:通常使用綠色麻竹葉
沾醬:肉燥醬汁、醬油膏、花生粉
延伸閱讀>>壓力鍋煮南部粽為什麼好吃?壓力與溫度的關係!
龐家肉粽
炒米:獨特醬汁與糯米花生一起拌炒,不需沾醬吃也很有味道
豬肉:大塊紅燒爌肉與餡料一起紅燒燉煮入味,肥肉入口即化
煮的方式:以水煮的方式煮熟,熱量較低
米的軟爛程度:經過水煮讓米粒較爛也較黏,但還是有Q度與咬勁
粽葉:綠色新鮮麻竹葉
沾醬:不需沾醬就很好吃!
延伸閱讀>>龐家肉粽三種粽子口味介紹

龐奶奶將金門肉粽改良結合南北部粽的優點,嚴選台灣在地食材,每顆粽子都像包給家人吃的一樣,用心作出一種不同於南北部粽的好味道!
延伸閱讀>>了解更多肉粽作法與相關知識
如果有任何疑問,歡迎透過龐家肉粽官方LINE傳訊息給我們唷!
想在家享用安心美味的龐家肉粽,歡迎使用龐家肉粽線上訂購,親像阿嬤包的好滋味~